Thursday, July 21, 2005

年赚120万 最牛的“驻华代表”是个中专生 (zt)

如果你是一个没有进过大学门槛的人,你敢与高学历的硕士、博士比试能力的高低吗?在被誉为“中国纺织城”的浙江省绍兴市柯桥镇,活跃着一群专门为外国商贸公司服务的商务代理,他们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商们提供各种商务服务,当地人称他们 为“驻华代表”。这个高收入行业历来为精通英语、高学历的商务精英们所垄断,其中不乏硕士毕业生。然而,有一个只有中专文凭的小伙子,不仅打破常规大胆地 闯入这个领域,而且成了其中的佼佼者,仅2004年一年就赚了120万元,令许多名校本科生和硕士生大跌眼镜,自愧不如。

人们不禁要问:他是用什么绝招,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功的呢?

“驻柯代表”,使他度过那年的生存危机
李勇1979年11月25日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渡头乡李村。1995年成绩优异的他初中毕业,本可以上重点高中,但因为家里穷,为了早一点工作挣 钱,他只好去读中专。中专毕业后,李勇不甘心做一个工人,就跑去学电脑打字,可学成后却没有人要。此后,他又做过作家梦,可熬夜写的东西,连一个字都没有 刊发过。穷困潦倒的他,只得去做搬运工、送水员、保洁员和“蜘蛛人”。直到1999年3月, 一个开公司的远房亲戚开恩,才让他做了一名月薪1500元的文员。对于一个饱受磨难的中专生来说,这样的工作应该是很不错了。可李勇在这里看到了一个让他 心潮起伏的世界:公司高层们每天吃香喝辣,车进车出。他想:难道我李勇一辈子就只能做个小职员吗?那时候,网络神话一个比一个传奇。2001年3月,他决 定辞职,做一个“网络英雄”!父母对他此举痛心疾首,说:“你一个中专生,又不是学电脑专业的,去搞什么网络?你怎么比得过人家大学生?”可李勇不服气, 他想: 我本来是可以读大学的,本来一点也不比大学生差嘛!他买来一台电脑,每天深夜2点睡觉,凌晨6点起床,把自己在小屋里关了近7个月的时间,硬是无师自通了 网络专业。2001年10月,李勇南下广州应聘华南师范大学所属的一家网络公司的网络工程师,招聘的人一看他的文凭就笑了,说:“我们这里是不可能招中专 生的。”李勇不甘心,便请他们看他现场操作,负责招聘的人一看,服了!果真聘用李勇做了该网络公司唯一持中专文凭的网络工程师。

然而时运不济,不久网络泡沫破灭,该公司经营惨淡。2002年3月,李勇只得辞职,经朋友介绍到杭州一家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做“销售经理”。然而命运再 一次作弄了他:4个月里,他的销售提成仅仅只有150元钱!结果,再次失业的李勇就像一个叫花子,只得和另外4个从江西来的民工挤在了一间14平方米的小 房子里。夜里,蚊子成 群结队轮番进攻,咬得连蚊帐都没有的他彻夜难眠。7月的浙江,酷热异常,可他连件廉价的汗衫都没有钱买,竟然还穿着一套西服……

就在李勇绝望的时候, 一件偶然的事情改变了他的一生。7月的一天,李勇接到一个在赣州一家布行做业务员的初中同学的电话,说他要到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地,被誉为“中国纺织 城”的浙江省绍兴市柯桥镇为公司买布,请李勇帮他到柯桥找一家三星级宾馆,李勇推不脱,只好跑了一趟柯桥。第二天,同学来到柯桥后,以为李勇熟悉行情,硬 要他陪着一起去买布。李勇只得硬着头皮一连陪了三天,逛了上百家布匹店。同学终于买到了中意的布匹,满心欢喜地打道回府。

这件事情本来就此结束,不料一周后,同学又打来电话说:“我们老板很满意这批货,他希望你能做公司在柯桥的业务助理,任务就是帮助公司去柯桥的人买布以及 协助相关事务,底薪800元钱,业绩好还可提成。”就这样,李勇拣到了一个当时对他来说很不错的工作。后来,同学每次来柯桥时,都要李勇帮他打理相关事 务,和他一起选货、验货,办理相关手续。再后来,同学 干脆不来柯桥了,由李勇全权办理所有事务,李勇就这样成了该公司在柯桥的“驻柯代表”。李勇借此不仅度过了2002年的生存危机,而且对于与纺织品贸易相 关的业务知识也越来越丰富。 2003年1月,李勇干脆搬到了柯桥。2月的一天,他照例到柯桥中国纺织大酒店给同学办理入住手续。在服务台,他遇到一个说南昌话的陌生中年男子,几年没 有回老家的他激动地一把拉住那人的手,用南昌话和“老表”拉起了家常。原来,“老表”是南昌一家布匹公司经理,来柯桥进货,准备待3天。

一个星期后,李勇再次来到酒店时,意外地发现江西“老表”还住在酒店里。一问,原来“老表”已经订货,可是卖家没有现货,他必须等待几天,可他在南昌的公 司里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处理,他不禁心急火燎,却又无可奈何。他叹息道:“要是有个人帮我验货发货就好了。”李勇一听,爽快地说:“如果你信得过我,我 来帮你验货。”“老表”当时没有吱声,但过了几天,李勇的手机响了,“老表”在电话里说,货还没有到,他实在等不了了,想委托李勇帮他验货和敦促发货,并 承诺事成之后必有酬谢。就这样,李勇成了他的全权代表,最终帮“老表”干净利落地办完了此事。后来,李勇收到“老表”邮来的1000元钱;再后来,李勇又 成了“老表”的“驻柯代表”!

通过这两件事情,李勇发现了一种商机:替别人代理业务,比在固定公司打工更赚钱!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并找来大学商业贸易专业的书籍,一边干一边学,悟 性很好又异常勤奋的他很快就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到2003年6月,通过朋友介绍和推荐,李勇先后做了江西、湖南和江苏等6家纺织贸易公司的“驻柯代 表”,业务越做越大,一个月就有7000多元的收入!

蓦然发现,我也可以做“驻华代表”

一天,李勇到一个搞外贸的朋友那里去玩。那个有硕士文凭的朋友专门做老外的生意,是柯桥小有名气的“驻华代表”。他出手阔绰,很是瞧不起李勇的小打小闹,说:“我一笔单就可以赚几万元,抵你大半年!”李勇闷闷不乐地回到住处后,心想:我为什么不可以试试运气呢?

第二天,李勇就在街上斗胆拦住一个外商,可他比划了半天,人家还是不懂他说了些什么。当然,外商说的他也不懂。这样怎么能做生意呢?他泄气地想:怪只怪自己只有中专文凭,进不了外贸公司,也当不了外商的“驻华代表”。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服输吧!

一次,李勇帮客户打货,在一家店里看货时,意外地发现老板换了人,而如今的老板一年前还是和自己一样的打工仔!别人的这种“进步”,深深地刺激了李勇。他想:别人能够做到,我李勇为什么不能做到?大学生做得到的事,中专生就做不到吗?

2003年6月底,李勇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暂停所有的国内“驻柯代表”业务,用6个月的时间,攻克英语关。当时,他在报上发现首创“疯狂英语”的李阳 在上海举办一个高级英语集训营。他立即打电话过去,叫对方无论如何给他留一个名额。朋友惊呼:“李勇,你疯了吗?好好的银子你不赚,偏要去读什么班,那个 班适合你吗?那都是高 学历的人去的呀,你一个中专生能学到什么?”李勇去了一看,果然,那个集训营里的学员,最低的学历是本科,最高的学历是博士,就他是个中专生。但李勇认为 李阳“疯狂英语”最大的特点是疯狂,而自己以前恰恰在英语上是个“胆小鬼”,通过学“疯狂英语”,可以使自己摆脱胆怯。结果,通过集训营的学习,李勇果真 受益匪浅。为了排除干扰,更好地学英语,李勇从集训营“毕业”后,干脆不回柯桥,而是在杭州市郊的钱塘江附近租了一间小屋住下,每天面对波涛汹涌的钱塘潮 手舞足蹈, 扯着嗓门大声念英语。尽管许多市民和游客都把他当一道异景“观赏”。可他仍然旁若无人,沉醉其中,每天如此,风雨无阻!

2003年底,当李勇回到柯桥时,已经可以用一口流畅的英语与外商交谈了。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一个阿拉伯商人逛店,就礼貌地上前用流利的英语说:“打扰, 请问您需要我帮助吗?”阿拉伯商人机械地回答:“谢谢,我不需要!”李勇又去搭话,阿拉伯商人就拉长了脸,说:“不要在我这儿费工夫了,我知道你需要什 么。”李勇只好知趣地走开。

一连几天下来,李勇连连碰壁。是啊,别人凭什么要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街头陌生人呢?换了自己,也会不相信啊。另外,自己是个没有任何单位的“个体户”,如 果要别人相信自己,那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有单位的人。于是,李勇去一家外贸公司应聘业务员。尽管他只是个中专生,但他还是凭着流畅的英语口语被破格录用。 该公司给他的政策是有单就提成,没单就没有分文,对他实行松散性管理。李勇很乐意如此。

在成功迈出第一步之后,李勇开始思索:怎样才能取得外商的信任。2004年1月,江西“老表”又来柯桥打货,照例住在中国纺织大酒店。李勇去看他时,意外 地发现有个巴基斯坦的商人也在里面,他们在互相交流行情。李勇突然灵机一动:住这个酒店的外商很多,要想使外商相信自己,至少要让他们认为自己是酒店的 人,或者与酒店有密切 的关系。于是,李勇跑到酒店人力资源部毛遂自荐,对负责人说:“贵酒店是柯桥高级别酒店,经常有外国人住,如果服务员不懂外语,会影响贵酒店的生意。我可 以帮助你们对服务员进行外语培训。”经理一听,觉得可行,可一看李勇的文凭,又犹豫了。但李勇缠着他们说“试用”两次看看,结果几个回合后,中专生李勇成 了该酒店的外语培训老师。

李勇顺理成章地成了该酒店的常客,他巧妙地借这个机会认识了很多外商。李勇知道从事商业贸易的外商,戒备心很重,要取得他们的信任绝非一般的交往可以解 决,他就常常借故互相学习语言,与外商交朋友,经常陪他们去逛街侃价。通过交往,外商们发现,李勇不仅是他们免费的好翻译,而且在纺织品交易方面也是行家 里手。有些纺织城的老板见外商来了,认为他们语言不通,行情不熟,恶意地“宰”他们,可只要李勇在身边,外商们就不用担心了。就这样,李勇在外商中逐渐有 了好口碑,成了他们可以信赖的中国朋友。

初战告捷,一笔单子净赚8万

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开始光顾李勇。2004年3月,巴基斯坦客商莫扎耶夫来到柯桥,通过同行的介绍认识了李勇。他将带来的一个样品交给李勇,让他去 寻找这种纺织品。李勇接单后,立刻满纺织城里跑,一天跑了几十家,可虽然找到几家,但是价格都谈不下来。李勇汇报了这个情况后,莫扎耶夫很沮丧,但还是准 备购货。李勇问他准备买多少,莫扎耶夫说:“上次买回去一些试销,销路很好,这次准备购买两集装箱。”李勇一听,说:“如果你的量有这么大,最好直接找厂 家。”莫扎耶夫说:“我何尝不想找厂家?可我到中国只来了两次,而且语言不通,我上哪儿去找厂家呢?”李勇说:“你可以先回国,我帮你找。找到了,我通知 你来。” 莫扎耶夫不想就此回去,他表示愿意再呆10多天等消息。

怎样才能找到厂家呢?

李勇犯难了。纺织城的商人们不可能告诉他这个商业机密,况且柯桥并不通火车,也无法到车站去查。当天夜里他思来想去,忽然想到:这种纺织品在市面并不常 见,它是一种新产品,工艺很先进,只有实力雄厚的大型工厂才有可能开发生产,最有可能是上海生产的。想到这里,李勇翻身起床,他一家一家宾馆询问,发现有 上海客商住的宾馆就用小本子记上。第二天,他又一个一个登门拜访。

然而,李勇一连探访了4天,还是没有发现一个生产这种纺织品的上海厂家代表。倒是他们也对这种新产品很感兴趣,希望李勇帮他们打听。拖着疲惫不堪的双腿回 到酒店,李勇又想:绍兴不是也有很多颇具规模的纺织厂吗?第二天,他又跑到绍兴的纺织厂去找,这次他终于找到了!李勇带着莫扎耶夫一起去厂家谈成了生意。 从厂家直接进货,比在纺织城打货要节约40万元。根据事先的约定,莫扎耶夫付给了李勇佣金8万元!后来,李勇成了莫扎耶夫在中国的“驻华代表”,仅 2004年一年,李勇就从他那里获得佣金26万元。

截至2005年春节前,李勇成为了5家外国商贸公司具有固定资格的“驻华代表”,同时也是多家外商的临时“驻华代表”。在国内,他的“驻柯代表”业务也发 展到了12家。除此之外,李勇还获得了两个分量不轻的“便宜”——因为他在柯桥中国纺织大酒店教的商务英语很实用,其他酒店也纷纷请他去任教。他实在忙不 过来,就干脆把自己的那套教材完善后,录制成磁带和光盘,交出版社出版。2004年7月,浙江音像出版社出版了李勇的《疯狂商务英语》。

一个中专生出版商务英语教材,立刻成为轰动新闻,浙江卫视、绍兴电视台闻讯赶到柯桥,给他录制了专题片;《浙江日报》、《绍兴晚报》等地方新闻媒体也争相报道。2005年1月, 李勇第一次在北京参加图书订货会,就收到近10万元的订单,令他惊喜万分。

另一个“便宜”更是令他惊喜:一个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美丽绍兴姑娘与他一见钟情。李勇打趣地对女友说:“你是本科生,我是中专生,你吃亏啦!”女友回答:“幸亏你是个中专生,要不,我还看不上你呢!”

2004年,李勇做“驻华代表”和“驻柯代表”的佣金,连同《疯狂商务英语》的出版发行,共计赚了120万元。李勇在柯桥购买了200多平方米的复式豪 宅。热爱运动的他还在一个房间里放上了乒乓球桌,不时邀请朋友打乒乓球!那个硕士生朋友来他家打球时敬佩地说:“中专生超过硕士生,李勇,你比我牛啊,一 年就赚120万!”

李勇一边挥拍一边笑言:“一年只赚120万,小赚小赚!”
只有中专学历的李勇,虽然没有实现当一个“网络英雄”的理想,却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打工英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高收入行业通常意味着高学历行业,许多低 学历者们往往望而却步。然而李勇却不服气,他偏偏要去做高学历行业的事,尽管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但他还是凭着这股勇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成就了辉煌的事 业。可见,学历低的打工者,不必画地为牢,妄自菲薄,不敢轻易与学历高的人比试;如果你做都没有去做,你怎么就知道你做不了呢?如果你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你怎么可能成功呢?

你不一定就比李勇笨,但你要想成功,就一定不能没有李勇一样的勇气!

(2005年6月上半月版《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