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12, 2005

如何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现代社会是一个生理寿命延长,知识寿命缩短的社会。住过去四十年间,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约延长二十岁。目前男的平均寿命已达七十二岁,女性的平均寿命已达七十八岁,而且个人的平均寿命还会继续不断的延长。结果我国老年人的人口已经超过百分之七,成为一个高龄化的社会。昔日传统社会为求长寿仙丹,以延长谆命的期望,现在已逐渐成为不必仙丹也可见到的事实。相对地,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却大为缩短。不但以一本书治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而且个人用十几年接受教育所得的知识,竟然也含在短短的期间就已过时。姑不论一般知识的价值,就连高级的专业知识,约在五年内也会失去价值。高级科学技术、医学知识、心理知识……等,约在五年之间就已更新。一个在某一领域很有学问,或有充足专业知识的人,如果停滞不再学习,在五年之间,马上就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换句话说,他的基础知识仍然可用,其它约有一半的人类新知则已完全落伍。在这种知识寿命缩短的社会,如果个人不再学习,一定落伍。如果停止学习的时间太久,则活得愈老,可用的知识愈陈旧,愈与社会脱节,愈没有活力。如果不断学习,则脑力激荡愈频繁,理念愈新,个人的生命力愈强,社会的活力也愈丰沛。过去很多学者用过很多名词描迷人类社会。这些名词包括开发中社会、开发社会、富裕社会、民主社会、开放社会、福利社会等。这些名词都有它们形成的时代背景。
从一九六0年代以来,另一盛行于世界各地的名词,则为学习社会(the learning society)。学习社会就是生理寿命大为延长、知识寿命大为缩短的社会所形成的。人生已经不能截然分为接受教育及从事工作两个阶段:个人自少至老都要不断的学习。我国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显得特别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学校只是学习的一种场所,其它还有很多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学习管道。在学习社会中,考试、资格与文凭,虽然仍有价值,但是它们的价值渐失其绝对性,仅有相对的意义。在学习社会中,一辈子的学习是一个累积经验的创意过程,而不是一个外烁的、充满压力的受教过程。在学习社会中,个人应该活得更积极、更客观、更前瞻、更健康。
在学习社会中,有三件事情变得特别重要。第一件是建立终身教育(life long education)的体系。如果大家都要终身学习,而社会仍然用传统的学校施教,当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从一九六五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倡导终身教育。目前除了学校教育配合终生教育理念予以改革外,各类开放学习管道、各类新型态教育机构、及各类非正式教育管道,都与改革后的学校教育,建立一个完整有机的终生教育体系。
第二件事情则是第二次教育机会(education for second chance)的理念大为盛行,措施也日趋普遍。个人因为下列十一项原因,都需要获得第二次教育机会: 1.寿命的延长;
2.新知的获得;
3.职业的转换;
4、以前学习失败后的再学习;
5、工作后教育的延续;
6、停止工作后再工作的需要;
7、专业成长;
8、社会地位的提升;
9、职业、工作成长过程中的升迁;
10、教育机会均等的需求;
11、休闲及维护个人尊严的需要。
基于以上的需要,除了少数没有学习意愿者外,大部分的社会成员都在要求第二次接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大部分进步的国家都为提供第二次教育机会,发展新途径,提供新管道。
学习社会的第三件重要事情,是建立回流教育(recunent education)体系。众多离开学校,工作有成,再想回到学校就读的社会成员,常常求助无门。要求他们通过年轻朋友所需通过的人学考试,更是他们的心头重担。考试的目的应是肯定个人的成就,发展个人的潜能,而不是考出个人的缺陷,挫伤个人的学习动机。回流教育的目的就在使人学管道多元化,使个人或家庭早日脱离升学主义的梦魇,让个人能在学习--工作--学习之间,走出快乐的康庄大道;而不要在狭窄的升学管道中,制造无谓、孤寂、繁杂的个人、家庭及社会问题。
如果我们要为未来的社会与教育有一幅新的图像:它是一个人人在处处一辈子终身学习的学习社会。在这种社会中,结合正规学校、非正规教育机构、及非正式教育环境的终身教育体系明显存在。每个人都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第五次的学习机会。回流教育体系的建立,使个人在一段时间工作后,有便捷的管道再回到学校接受教育。升学主义的不当枷锁及长年累月为升学准备的测验煎熬将离我们而去!重要的是:徒有合理、进步的教育体系,不足以自行。
社会成员要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真正建立学习社会,并发挥其功能。以下对于如何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提出八项具体的建议:
第一,个人建立主动学习的意愿、态度及能力,是建正学习社会的王要条件。
我国教育长期以外在的压力,要求学生学习升学所需要的测验内容,相对忽略主动学习的动机吸能力。结果,社会最畅销的书是补习参考书,学生及成年人有意再接受教育者,接触最多的不是他们喜爱的书或信息,而是为考试补习用的参考书或考古题解答。这对开放社会的发展,应目二种警讯。我们的社会亟待在校内及校外,培养主动学习的动机、态度及能力。
第二,个人应该熟悉多元的学习管道。
目前知识膨胀的社会,快速出版的国家以半年的时间,就可以出版传统社会一世纪的出版物。而且各种出版物形形色色,不一而足。除了迅速出版的书刊以外,录像带、播音、电视、函授、参观、活动参与、计算机网络、光盘数据库…等,都是大家学习的媒介与管道。尤其是信息高速公路完成以后,校内、各校区、各区域、及世界各地紧密连接而成的信息网络,将使信息的传输、流通、与交换,成为垂手而及的简易事情。在这极社会中,选择单一管道学习的人,容易闭塞与孤寂;熟悉多元学习管道的人,则易开放与快乐。
第三,想要终身学习的人,就要掌握各种学习的机会。
当第二次教育的需要形成,而机会也存在的时候。千万不要犹豫,一定要赶快踏出第一步。一次有名的演讲公告时,赶快空出时间准备听讲:需要学计算机的时候,千万不要嫌自己太老而不学;一次动人的音乐演奏,千万不要去省少数的人场费;一次多年完成的进修机会,千万不要丧失自己的斗志。掌握每一吹学习的机会,个人心灵的富有,将是生命力的源头活水。
第四,从事学历与文凭以外的学习,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在国人的观念中,学习与获得学历或文凭几乎被划了等号:获得学历与文凭以外的学习,也就被认为较次要的事情。在学习社会中,学历与文凭已逐渐失去其绝对的价值,社会成员也会重新评量学历与文凭的真正功能。乐于从事学历与文凭以外的学习,是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第五,乐于具情并能充分运用必要的器材。
在传统社会中,一想到学习,就想到念书。一想到念书,就想到买书或借书,以致全家都是书,皓首穷经,而成为 学者。家里的书如果不够,也要到图书馆查阅好久,才找到资料。现代社会的景象是:在很多大学中,教授与学生可以便捷地从宿舍或研究室查阅全部书目,可以利用电子邮件交换讯息,可以和世界相同领域熟悉或不熟悉的学者笔谈。个人进人自动化的图书馆,等于造人一个世界性的信息站;造人设备良好的视听中心,也可以在不干扰别人的情况下径自学习或交互讨论学习。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仍然是终身学习重要的一环,但是「书」仅是信息的一种,其它还有很多信息任君选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这种环境中,具备部分器材如计算机并有充分运用的能力是必备的。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中,书香社会已有新的意义。书香不仅可以透过传统古籍传扬芬芳,更可以经由现代科技提升人的生活境界与精神文明。
第六,个人不仅要有迅速获得信息的习惯,更要有汇整与批判信息的习惯。
现代社会的最大特质是信息多,传输快,个人获得各种信息至为便捷。问题是各种信息全都成为思考与判断的素材,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现代信息与知识的「相对」价值,达到空前的地步。汇整与批判各类信息的能力,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我国古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现代社会的现象是:尽信信息不如没有信息。汇整与判断后,赋予信息的意义,发现与发明新事物,并形成部分睿智,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都应该掌控信息,而不应该被信息所迷惑,更不应该被信息所奴役!
第七,终身学习的内涵是整体的,而不仅是知识的学习。
知识是可以终身学习最明显的一部分,但它不是整体。用最简易的话说,终生学习的内涵可以包罗万象。终身学习、终身运动、终身反省应该是人生三宝。将终身学习的习惯,用诸终身运动,可以延年益寿。将终生学习的习惯,用诸终身反省,可以减少个人烦恼,也可以减少社会乱象,促进祥和。大家都应该运用这人生三宝,来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富人类生命的活力。
第八,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要让学习动机与学习成就,循环作用,相互回馈。
终身学习的习惯,首先源自一种理念,以后在每一个阶段学习有成,更会加强这种理念,促成更多的学习成就。当它成为一种坚定不移的行为型态时,就是个人快乐的时候,也是社会进步的契机。
总之,我国社会即将成为学习社会。在形成学习社会的阶段,政府有责任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回流教育制度,满足众多社会成员的第二吹教育需求。社会成员也有责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让上述的终生教育体系有用,也让自己成为更长寿、更睿智、更有人品的社会成员。政府与人民在这方面的共同努力,会让我们的社会在富裕,开放以后,获得稳定成长与迈开大步的精神动力。

来源: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